新疆科技经贸代表团访问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二)——访问情况随记和合作展望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CZ903航班因为调度问题延误12小时以后,代表团起飞已经是6月19日的早上9:30分。因为这个延误,我们才能在白天飞越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飞机起飞后先向东,当我们看到皑皑白雪的天山博格达峰后,飞机开始向北飞向阿勒泰的方向。飞机下面是熟悉的大片的戈壁、点点绿洲,以及连接人类活动的道路。1个小时后,飞机进入了阿勒泰山区的上空。山顶的白雪,融雪的小河,高山下的草甸依稀可辩(照片1)。接着在飞机的左铉窗,有人高喊起来——“喀那斯”!从天空看下去,喀那斯湖就象一串蓝宝石一样,镶嵌在阿勒泰的群山之中(照片2)。还有大大小小的高山湖像碎玉一样洒落在她的周围。
当飞机穿过仅有54公里长的中俄边界后,我们已经从地理概念上进入了俄罗斯。阿勒泰山脉北麓绿色的大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原野像地毯绿绿,河流像丝带弯弯(照片3)。过了不到一个小时,当我们看到大地上星星点点的村落和道路时,乘务员报告我们马上就要在新西伯利亚降落了。
为了对以后的合作有所帮助,这里我们要先介绍一下俄罗斯简要的行政体制,以及俄罗斯科学院的体制。俄罗斯现有平行的联邦主体89个,其中包括州、自治区、共和国、边疆区等。例如我们这次访问的新西伯利亚州、阿勒泰边疆区就是89个联邦主体中的两个。2000年5月,普金总统签署《关于俄罗斯总统全权代表权利》的总统令,将89个联邦主体划为7个联邦区,任命了驻联邦区的总统全权代表。西伯利亚联邦区由16个联邦主体组成,在总面积5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以俄罗斯民族为主体的2139万人口。我们这次访问就是普金总统驻西伯利亚联邦区全权代表德拉切夫斯基、第一副代表普罗斯季亚科夫负责接待。
俄罗斯科学院现有本部和4个分院。4个分院分别是乌拉尔分院、西北利亚分院、远东分院。西北利亚分院的研究所以自然科学研究为主,也包括系统科学、管理决策方面研究机构。其分布远远超过西伯利亚联邦区的范围,在新西伯利亚州、伊尔库茨克、秋林等地有9个科研中心。西北利亚分院经过调整后有86个研究所,3.3万人,其中科技人员2.4万人。有140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6000名副博士。西北利亚分院的改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中主要方向,优化项目压缩课题数量;加强交叉领域工作,提高竞争力;建立青年学术委员会,支持优秀青年带头人课题;研究生队伍扩大一倍,达到4000人;改进科研装备,加强创新活动,建设科技园区;密切研究所和产业的关系,建立企业、研究所、大学的合作。
西北利亚分院有强大的科研实力。除了基础研究外,也重点发展了应用技术研究,这应当是西北利亚分院的一个重要特色。核物理研究所是西北利亚分院皇冠上的明珠,是有3000多人的大所。研究所有一个研究室专门研究制造小型电子加速器,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同时也是可用于核加工的工业加速器,已经在世界销售200多台。2004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安装的就是其中一台,这台加速器经过专门改进,具有精细的束流控制。良好的指标、极高的稳定性,每台50万美金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2004年接到日、韩、中国的定单就有20多台。我们参观的热物理研究所在太阳能薄膜电池研究具有庞大的实验和中试装置,已经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无机化学研究所的激光晶体生产已经形成规模,气体保护下的大直径的晶体生产和大批量固体激光器件生产非常成熟。西北利亚分院也在努力把技术推向中国市场,2004年3月西北利亚分院在中国大连发布了142个可转让项目;2004年5月在西北利亚分院的网站上发布了149个可转让项目;这次访问中向中方提交成果文字资料包括了314个项目。这些资料大多数是不重复的,而且每个项目的标题、内容、图片、项目中包含专利、联系方式都非常完整,值得我们学习。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和筛选这些项目,根据需求项目的情况,将要求相关的俄罗斯科学家参加今年9月1日在举办的《乌鲁木齐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通过他们把成果介绍给新疆的科技单位和企业,也将成为今年经济贸易洽谈会活动的一项创新。
俄罗斯科学家有着优秀的科学传统,在世界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的科学家、企业家和俄罗斯科学家都在渴望开始实质性的合作。在自治区科技经贸代表团访问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期间,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率领的中国科技代表团也同时在新西伯利亚市参加双边科技论坛(照片4),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长助理曹剑林也参加了论坛的活动。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主席团主席多布列佐夫在会见新疆代表团时向我们介绍,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已经建议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和中国长春市联合共建科技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电子学、信息科学、新材料科技与产业。这都说明,中国和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将在新时期,按照新模式有较大发展。新疆与西伯利亚分院的合作将成为中国和俄罗斯的科技合作的一部分。
在我们访问的过程中,俄罗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新疆额尔齐斯河的下游,俄罗斯境内的鄂毕河水量十分丰富,岸边森林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照片5)。在我们前往阿勒泰边疆区200多公里的路程上,森林是最重要的景观(照片6)。据介绍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为25%,是新疆的12倍。除了城市,大片的土地上都被植被覆盖,很难看到退化裸地。我们参观了一个示范农场,也是一所农业技术学院。在那里看到的草场,厚厚的如同绿色地毯般地伸向天边,那才是真正的梦中草场(照片7)。在西北利亚分院地质研究所,科学家向我们展现了西伯利亚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有色金属、木材资源,让我们对西伯利亚的巨大的资源后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俄罗斯采取了和中国不同的改革道路,在新西伯利亚市我们也看到经济正在发展,但市场竞争性似乎还不象中国那样激烈。这里有着优雅、平和、清洁的城市,人们多是正装革履,显示出俄罗斯文化固有的底蕴。年轻人也在追求时尚,但却不乏品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仍然是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喀秋莎”与孩子、鸽子一起成为新的图画(照片8)。列宁的巨大塑像依然矗立在新西伯利亚市和巴尔瑙尔市的主要建筑前,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尊重(照片9)。
25日晚,我们乘坐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CZ904航班返回乌鲁木齐。同机的有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阿勒泰边疆区的8位官员和专家,他们是赶往乌鲁木齐参加26日召开的《阿勒泰——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四国的学者共同发起,对于区域合作和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力更.伊明巴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将要出席会议。当我们降落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已经是26日早上6点。我们知道,新的更有意义的工作日即将开始。(本文照片均为自治区科技经贸代表团科技分团成员所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