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拟再次考察罗布泊

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是新疆历史、地理、地质环境演变的一个典型区域,历来受到学术界密切关注,特别其在历史时期的巨大变化,作为干旱地区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自19世纪中叶以来,成为科学探险和科学考察的一个热点区域。由此,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认识和结论,也导致了一个多世纪的学术争论。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罗布泊,楼兰在中国,而它的研究在国外”的说法。
为探索罗布泊地区的奥秘,揭示罗布泊地区环境变迁的历史真相,中国科学家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进行了许多考察研究,著名生化学家、彭加木教授1980年6月在罗布泊库木库都克走失,还因此献出了生命。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罗布泊地区又再次受到关注,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专家通过调查提出的“新楼兰工程——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与跨越式发展咨询报告”,受到中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度重视。
为实施“新楼兰工程”奠定基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自2003年以来,再次组织了“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已提交部分研究成果,9月将要进行的罗布泊考察是这一项目的延续,将会出现不少创新成果和新的观点,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
此次考察由8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2003年度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国际第四纪委员会主席刘东生研究员为学术顾问,并随队考察、指导;考察队队长由新疆2002年首次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多次去罗布泊考察的夏训诚研究员担任;考察队由地质、地貌、环境、生态、考古、分析、新闻报道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组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