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为“嫦娥一号”测轨

前身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的乌鲁木齐天文站,在迎来建站50周年之际,承担“嫦娥一号”卫星VLBI网定轨检测的重要任务,为这个站的历史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次将广泛应用于天文领域的VLBI技术引入航天领域,为卫星提供定轨监测服务。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VLBI观测基地,作为我国4个VLBI基站之一,参与执行“嫦娥一号”卫星VLBI网定轨监测任务。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后,根据当时我国的战略需要,中国科学院组建人造卫星观测系统,在全国设立了12个人造卫星观测站,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是其中之一。
该站在成立之后,承担了历次我国重要的航天任务,多次获得“目视观测先进集体”称号。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上天开始,前乌鲁木齐人卫站和院人卫系统其它台站一起按照要求,对我国发射的卫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观测和测轨预报,获取了光学观测资料和实测轨道参数,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此后,这个站还承担了我国卫星动力测地、搜寻前苏联失控卫星等重要的航天观测与研究任务。1987年,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2001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天文口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组建国家天文台的过程中,乌鲁木齐天文站再次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
在执行“嫦娥一号”VLBI分系统观测任务的第三天,“嫦娥一号”卫星VLBI测轨分系统指挥部成员兼南山站副指挥、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VLBI观测基地总工程师艾力•玉苏甫已经连续工作了3个昼夜,在一丝疲惫中他兴奋地说:“能够为即将载入我国航天事业史册的探月工程服务,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乌鲁木齐天文站在我国探月工程中,将首次使用VLBI这一天文探测手段为“嫦娥一号”提供监测服务,这也体现出了天文站多年来在探测手段和学术水平上的进步。
1993年,乌鲁木齐天文站在南山建成25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将国际上先进的VLBI天文观测手段引入了新疆。目前,这座望远镜还是中亚地区唯一的同类型望远镜,它将欧洲VLBI网和亚太VLBI网联结在一起,在国际VLBI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嫦娥一号”卫星VLBI测轨分系统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南山站指挥、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站长王娜说,用VLBI手段为“嫦娥一号”监测,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提高定轨精度,降低“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的飘移误差,为获取更加精确的月球表明探测数据提供保证。
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观测基地的工作人员,已经为“嫦娥一号”卫星观测作了3年的准备工作,在天线系统改造升级、保障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两年来坚持进行每月4次的演练。王娜说,“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乌鲁木齐天文站的工作人员树立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力争在各个方面做足准备工作,确保胜利完成观测任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