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指导下,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主办的“科学与中国”新疆行科普活动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田地区和田市、墨玉县等地持续开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六级职员、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研究员张智慧等院士专家走进新疆部分中小学,为4000余名科学教师和中小学生带来7场精彩的科普报告,普及和交流天文、生物及航天等领域前沿科学知识和科学教育理念,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4月24日上午,武向平院士来到和田市第五中学,以《面向未来的青少年科学教育》为主题,为300余名教师现场授课。武院士提到,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后备人才。他说,“科学教育应致力于构建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这场讲座为和田地区的教师们提供了教学新思路,为当地科学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4月24日下午,武向平院士走进墨玉县京玉中学,为500名高中生带来关于宇宙奥秘的科普讲座——《理解宇宙》。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代宇宙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从宇宙大爆炸的遗迹到宇宙结构的形成,从暗物质的神秘面纱到暗能量的未解之谜,武院士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带领学生们领略了宇宙的浩瀚与神秘。他的讲解不仅让学生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4月25日下午,武向平院士来到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作科普报告。武院士以“宇宙是什么?宇宙到底有多大?地球以外有外星文明吗?”三大追问为轴,生动还原了科学家如何像侦探般破译宇宙的童年密码。武院士以生动有趣的事例带同学们感受了宇宙的运动,和同学们探讨宇宙中的宜居星球。 互动环节中,四年级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科学想象抛出问题,武院士结合前沿成果,层层剖析,既严谨又不失诗意。他提到“科学的魅力就在于永无止境地探索与不断更新的认知”并鼓励学生以批判性思维探讨科学问题。
4月17-18日,李勃、张智慧两位老师走进乌鲁木齐市第88小学、35小学,以《蘑菇除了涮火锅,还能用来干点啥》《趣谈生物的神奇与智慧》《我们一起望“天宫”——漫谈中国空间站》等主题带来生动有趣的科普报告。李勃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从人类探索的终极问题:生命从哪里来?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到陆地上有趣的动植物以及深海里的奇特生物,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生命世界。讲座中,李老师通过互动问答和大量的生物案例,展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惊人能力,以及自然界中隐藏的科学原理。张智慧副研究员向五六年级的同学们介绍了从《诗经·小雅·大东》中描述的人类探索宇宙梦想飞天,到现如今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空间站的结构、功能等。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孩子们仿佛置身浩瀚宇宙,近距离感受“天宫”的壮丽与科学家的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科学与中国”新疆行科普活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新疆分院积极响应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的重要举措和开展的系列品牌科普活动的重要组成。新疆分院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现代科学技术普及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继续开展科普进校园等活动,让青少年深入了解祖国的科技发展成就,学习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爱国奉献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点燃更多科技报国梦想。
4月24日上午,武向平院士来到和田市第五中学作讲座
4月24日下午,武向平院士在墨玉县京玉中学作讲座
4月25日下午,武向平院士来到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作科普报告
4月17-18日,李勃、张智慧两位老师走进乌鲁木齐市第88小学、35小学作科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