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自治区科协、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联合主办,新疆大学承办的第十一期“新疆科技讲堂”暨第九期“眼界”讲堂在新疆大学红湖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教授,以“信息与现代信息技术”为主题,为自治区各委办厅局、科研院所、高校的250余名领导干部和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视野前沿的学术报告。
祝世宁院士是我国材料科学与信息物理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致力于微结构功能材料与物理研究,在介电体超晶格、非线性光学、量子信息器件等方面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报告中,祝院士从信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出发,系统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核心作用与最新进展。结合自身在光电芯片、铌酸锂超晶格、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科研实践,生动展示了信息材料如何推动通信、计算、传感等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他指出,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应积极把握信息科技发展机遇,加强前沿技术布局和人才培养,助力数字新疆和科技强区建设。
在交流互动环节,祝世宁院士重点围绕光电芯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讨论。他分享了其团队在铌酸锂光学超晶格光量子芯片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深入探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路径与挑战。他强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是实现关键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重要保障。他鼓励新疆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光电子等领域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本期讲堂作为全国科普月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中国”新疆行科普活动和高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前沿、视野开阔,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意义,获得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祝世宁院士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互动,不仅提升了大家对信息科技发展的认知水平,也为新疆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实践参考。
来源:自治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