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肖文交:将新疆及中亚地质矿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激动、感恩、奋进……”429日,在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上,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肖文交在发言时说,他将再接再厉,求真务实,勇攀科学高峰,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为肖文交接受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采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龙摄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正是这样特殊的条件,让肖文交和新疆结下了近30年的不解之缘。 

  1996年夏天,当时还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的肖文交第一次来新疆,在西昆仑山地区参加科学考察。此后,他几乎每年都要来新疆进行野外研究,主要聚焦中亚造山带构造格局和大陆增生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为地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当时肖文交怎么也没想到十数年之后会和新疆结下更特殊的缘分。 

  2011年初,肖文交来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展矿产资源研究工作。此后,他的工作重心全部从北京转移到新疆。他带领研究团队,着眼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需求,聚焦增生造山国际研究前沿,建立了中亚造山带多重汇聚复式增生模型,抢占国际学术界大陆增生研究的制高点,为在新疆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肖文交所在领域属于地质基础学科,需要大量的第一手科研素材,野外科考必不可少。他每年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都在野外,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 

  相比实验室里各种先进的电子科学仪器,踏进深山,科学家们的野外装备就显得有些简单。用肖文交的话说,出野外时手里有三宝: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 

  地质锤用来解剖岩石,放大镜用来判别岩石类型,罗盘则用来判断山体岩层及褶皱的走向。虽然工具简单,但正是这些朴素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论证造山形成机理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 

  “带着科学问题,遵循严谨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回顾这些年来的研究经历,肖文交这样总结。 

  十几年来,在跋山涉水开展研究过程中,肖文交也培养锻造了一支扎根新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和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多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获得重大奖项,并逐步将新疆及中亚地质矿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此次荣获特等奖,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在新疆这片科研沃土上,我将继续耕耘,为新疆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肖文交说。(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