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亮出2022年成绩单

  人民网乌鲁木齐221日电(陈新辉)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荒漠化防治关键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应用……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2022年度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闻发布会,晒出年度成绩单。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陈新辉摄 

  会议发布了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荒漠化防治关键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应用、牵头推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丝绸之路沿线造山带大型矿产资源研究、深紫外晶体材料技术、农林生物质能源化和材料化利用关键技术、助力新疆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简称QTT)建设、慕士塔格观测站建设、脉冲星引力波探测等十个方面取得的成效。 

  以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为例,202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通过集成无人机、卫星和物联网技术,研制出适合新疆极端环境的传感器和通信工具,新建26个无人区生态系统自动监测站点。主要成果有:在新疆水资源空间调配和开发利用取得新依据,近二十年新疆大部分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量稳定充足;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发现了特有钩虾新物种,证明天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冷水性生物起源地;在天山野果林区发现2个藓类植物新种、39个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国新纪录种;在探秘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演化取得新发现,证实了塔里木盆地浮尘可影响到华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构建了预警-庇护-防治为一体的工程沙害防护模式。 

  在国际合作方面成绩亮眼。近年来,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生态屏障建设技术成果聚焦中亚荒漠化问题,提出了咸海大科学计划倡议,并有多个项目成果落地。以荒漠化防治技术转化应用为指向,分别在毛里塔尼亚、埃塞俄比亚及尼日利亚建立了荒漠化防治示范基地,服务于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中国模式落地。2022年联合国南南合作日,新疆生地所研发的荒漠化防治相关成果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优秀案例被成功收录。2022年,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受邀参与欧洲科学家牵头的生物与荒漠BIODESERT)国际研究计划,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开展国际合作,成果发表于20221125日出版的《科学》,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被国际学术界认可。 

  天文科学方面未来可期。20229月,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简称QTT)项目奠基仪式在奇台举行,QTT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精度最高的百米级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为未来我国空间活动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作为具有世界一流观测条件的天文台址,慕士塔格观测站已吸引了国内多个重要天文观测设备项目落地并启动建设。新疆天文台聚焦脉冲星高灵敏度观测与研究,在望远镜观测系统、脉冲星偏振性质、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空间电子密度模型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陈曦表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谋划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建设重要创新平台、引进培养创新人才、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科技强、人才强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创新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