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2023年,聚焦“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在推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药民族药走向国际化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月2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3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科研人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片区采样(资料图片)。图/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提供
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突破
问: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答:干旱区生物物种具有抗旱、耐盐碱、耐高温、抗辐射和耐低温等多种抗逆性生物学特性,有些是栽培作物和家畜的近缘种,有些是栽培果树的祖先种,还有些物种在全球只分布在新疆或中亚干旱区。
长期以来,由于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和丧失,面临巨大威胁。保护干旱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意义重大。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为加强中亚干旱区抗逆生物资源的收集与保育,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提出建设干旱区生物种质资源库。
目前,该种质资源库正在新疆生地所三坪园区建设,将由“离体保藏中心”“活体保育库”“信息中心”“实验室及其配套设施”四大部分组成。建成后将全面、系统收集和保育干旱区特殊生物种质资源,促进新疆生物资源相关的生物高科技产业发展,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
不仅如此,新疆生地所还充分发挥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带来的新机遇,持续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合作,经各方共同努力,“中塔生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中哈遥感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两项成果列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等。
2023年11月2日,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智能提取车间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据了解,该公司是首家将中药民族药规模化销往中亚国家的中国制药企业(资料图片)。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摄
推动中药民族药走向国际化
问:推进中药民族药走向国际化难点在哪儿?如何攻克?
答:结合新疆中药民族药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存在新疆道地药材种植、药用植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薄弱、药材—中间体—制剂过程质控体系欠缺、缺乏质控标准样品等问题。其中,药用植物代表性质量标志物的研发,标准物质制备体系建立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科学问题。
标准样品是实现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有了标准样品作为参照,药品的安全性和药效才有保障。目前新疆理化所以新疆乃至中亚地区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民族药标准品规模化制备技术平台”,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低温色谱和异构化分离技术等现代分离手段,克服了标准物质制备存在稳定性差、难分离等技术瓶颈。形成了民族药标准体系,实现了维药标准样品零的突破,并广泛应用于民族药研发、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
不久前,新疆理化所研究获得了山莴苣苦素、光甘草定、高乌甲素等6个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证书。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获得“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证书”25项。
国家标准样品是我国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标准中唯一实物标准。制定标准样品不仅能够为药企带来福利,也有利于推进中药民族药走向国际化。
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模型图。图/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提供
世界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问:奇台射电望远镜目前建设进度如何?
答:奇台射电望远镜(简称QTT)项目整体进展顺利,目前完成天线系统详细设计方案和电磁兼容总体设计方案的评审;望远镜总控与天文观测软件、超宽带高保真信号采集和处理已进入实验开发阶段;已完成轨道环梁桩基础工程,天线进入生产加工阶段,有望在2028年建成投入使用。
QTT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精度最高的百米级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为引力波、快速射电暴、黑洞、暗物质、天体及生命起源等前沿领域探索搭建世界级观测平台。
QTT作为“国之重器”,是国家在新疆布局的首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标是依托世界一流天文台址,建设110米口径、全向可动、高灵敏度、多学科目标、世界领先的通用型射电望远镜。
QTT的建成将使我国在航天器精密定轨、数据接收与传递等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比肩世界强国,未来为我国的空间活动,例如探月工程、火星、小行星和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国家任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打造区域创新人才高地效果初显
问: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打造区域创新人才高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引领驱动”等决策部署,把人才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用好自治区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在打造区域创新人才高地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加大“引”的力度。建立“引才目录”、制定“一人一策”引才方案、“伯乐奖”激励等创新性举措,开展“东部博士西部行”等活动,到中国科学院其他院属单位组织专场招聘会,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学科带头人、青年博士的荐才作用,以才引才、疆才回疆。
二是加大“育”的力度。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实验室、海外联合实验室和QTT、质子加速器等,支持青年人才在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平台建设中挑大梁、当主角,研究室主任、副主任中45岁以下占比达到76%;结合“十四五”主攻方向和人才专业特长,给予稳定经费支持,特别研究助理科研启动经费可达200—400万元。
三是加大“稳”的力度,大幅增加人才引育资金投入,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周转公寓,积极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问题,定期举办职工交流沙龙、家属开放日活动,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凝聚稳定人才队伍。
2023年,新疆分院引进(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32人,入选自治区人才计划140余人,3个研究所台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引才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