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墨玉县加汗巴格乡阿依玛克村的设施农业基地,两座大棚里,夏黑葡萄、“蓝宝石” 等十余个品种的果实挂满藤蔓,散发着阵阵果香。
当下,阿依玛克村设施农业基地的葡萄大棚迎来丰收季,多个品种的葡萄挂满枝头,进入采摘期。这些葡萄营养价值高,可带皮食用,凭借高糖分、脆甜无籽的绝佳口感,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棚内员工正忙着为葡萄套上特制果袋,这一举措既防晒又能隔绝病虫害,为葡萄品质筑牢“安全屏障”。
近年来,阿依玛克村在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上走出独特路径。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驻加汗巴格乡阿依玛克村工作队后盾单位的支持和发挥技术优势,通过申请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在提升村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培养本土技术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驻墨玉县加汗巴格乡阿依玛克村第一书记王石说:“我们通过这两年的一些实验也已经取得了热带水果种植的成功。去年年底,对提子、樱桃等已经进行了大棚推广,目前长势也良好,现在卖的价格也比较好。”
阿依玛克村创新采用“引进企业种植+群众自主种植+后盾单位项目种植”相结合的模式,盘活122座设施大棚资源,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助力村民收入逐年稳步增长,还保障了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基地内种植的黑珍珠、夏黑、妮娜皇后等十几个葡萄品种,已然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金果果”。 王石说:“今年我们提子推广两个棚,现在部分已经成熟了,销售价格也比较高,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对农民也进行了引导。我们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带动农民,取得更好的收益。”
效益是最好的说服力。阿依玛克村温室大棚内特色果实喜获丰收,预计每个大棚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让村民们看到致富希望,喜笑颜开。村民阿卜来艾则孜·麦麦提江扎根大棚技术管理一线两年,从普通农户成长为专业技术人员,在两棚十几个品种提子种植中,对花期修剪、蔬果控温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为丰收贡献力量。
墨玉县加汗巴格乡阿依玛克村村民阿卜来艾则孜·麦麦提江说:“今年咱们大棚种植了两个棚十几个品种的提子,从年初开始加强对技术管理的要求,认真做好了每一个细节。现在结果率比我们想象的还好,果实累累,提子已经成熟上市了,价格也很可观,大概七月中旬结束了,对明年也有了很大的希望。”
如今,产业大棚已然成为阿依玛克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随着种植规模逐步拓展、技术迭代升级,夏黑葡萄、“蓝宝石” 等特色果实,恰似串串 “黑珍珠”“蓝宝石”,串联起村民的幸福生活。产业大棚不仅激发了群众种植热情、提升收入,更保障了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为阿依玛克村蹚出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记者 乌卜力阿西木·麦合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