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之声】藏在植物里的新疆答案 | 科学之缘

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上,有一群跨越国度与山海的科学家,正在用脚步丈量沙漠、绿洲和雪山。他们寻找的,并不是多么宏大的宝藏,而是隐藏在植物体内的微小生命密码。信任、创新、可持续,由此在丝路大地上生根发芽。

沙漠里的寻找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六月的野生植物接收到季节信号,竞相生长。烈日下,一支由中国、埃及、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度学者组成的科研队伍,正在仔细辨认目标植物。这些生长在极端环境中的微小生命,蕴含着抗旱、抗逆、耐寒、耐盐碱、防病虫害等特性,成为推动干旱区农业绿色优质发展的宝贵资源。

实验室里的“火眼金睛”

回到乌鲁木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大楼灯火通明。分离、纯化、显微镜下观察,每一株目标植物都可能衍生出新的科研成果。十年间,奥萨马已发表55篇SCI论文,获得多项国际荣誉。他坚信:“利用自然方式帮助植物健康生长,这项研究将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极端环境的密码,在新疆正在被逐步破解。

田间地头的信任

科研不仅停留在论文里,更走入农田中。与棉农合作的对照实验,让科研成果第一次直观地出现在作物长势上。当农民看着更粗壮的棉株露出笑容时,那份信任已深深扎根。对奥萨马和他的同伴们来说,十年不仅是科研的耕耘,更是彼此陪伴、共同成长的见证。

新疆,这片丝路枢纽,如今已建成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吸引百余名外籍科学家在此扎根。对他们而言,这里既是科研的实验室,也是生活的家园。

聆听信任的故事

感受创新的力量

探寻可持续的路径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