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海,感温毫厘之差护国器

  510日,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常爱民研究员喜获中国科学院第四届“科苑名匠”称号。 

 

中科院党组成员、院工会主席李和风为获奖代表颁发奖牌(左三,常爱民研究员)。(中科院工会供图)  

  常爱民研究员,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常务理事,新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疆热敏电阻材料及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科协常委,九三学社新疆区委副主委,长期从事热敏陶瓷材料与器件及温度传感器的研究研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技术基础科研、批生产攻关、新品研制项目20余项。 

 

常爱民研究员 

  攻坚克难,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敏感器件部学科带头人,当常爱民看到全海深条件下的海洋测温用热敏电阻器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的现状,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应用于全海深条件下的海洋测温MF5W产品,实现了海洋环境监测设备XBT仪,CTD仪核心器件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常爱民看来,“我们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这一刻我们是最幸福的”。这不仅是他对团队的要求,也时时用来鞭策着自己。 

  此外,常爱民带领团队针对航天海洋领域热敏电阻器的特殊应用需求,攻克了材料配方、敏感基元成型、多层结构设计和封装工艺等关键技术,研发出了耐高温真空热敏电阻器、宽温区高温热敏电阻器、深低温低温热敏电阻器、深低温低温温度补偿组件、深海快响应热敏电阻器等系列化产品,广泛应用于 “北斗”系列卫星等卫星、“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天宫”实验室、“长征”系列火箭等国家航天工程及国产CTD仪,XBT仪等国产海洋装备中,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他相关产品还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医疗等民用领域。 

  扎根边疆,“深耕”三十余年 

  常爱民从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在新疆“深耕”三十余年。他常说:“热敏电阻就是卫星上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但不可缺少。”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祖国边疆科技事业发展上的一颗“螺丝钉”。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学院时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技报国,在默默无闻中追求创新。三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无闻、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匠心独运的常爱民,将总书记对科研人员的要求体现淋漓尽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6项,制订电子元器件产品标准10余项;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20年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新疆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201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奖二等奖、2013年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项项的科研奖励和荣誉称号,是对常爱民三十年付出的肯定与褒奖。 

  在常爱民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应用于我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探测器的BGO量能器内置热敏电阻器后,他收到了来自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院士)的感谢信,感谢常爱民及团队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制成功用于深海温度探测的深海冷泉区缆式温度链、深海热液区缆式温度链、深海热液口温度探针三种自主知识产权深海测温装置,在2016年至2018年三次搭载“科学号”考察船在我国南海冷泉区、马里亚纳群岛、冲绳海槽热液区进行了应用测试,测温精度达到0.001℃,分辨率达0.0001℃。热液口温度探针12次下水,最深达4300米,最高测温170.03℃,测温精度达到0.01℃,为中科院WPOS先导专项的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我们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常爱民表达着他对科研工作者职责使命的理解。 

  “科”之大者,为国为民,33年来,常爱民扎根边疆,未来,常爱民研究员将继续弘扬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深耕专业领域,切实实践中科院“两加快一努力”的行动指南,始终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常爱民将继续带领团队势如箭矢,脚步铿锵,续写助力航天强国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