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第四场科技价值观报告会举行

  1017日,中国科学院“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科技价值观报告会在新疆分院举办。这是中科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院70周年举办的第四场科技价值观报告会。“最美奋斗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退休研究员、新疆于田县大芸种植场场长、知名荒漠化防治专家刘铭庭应邀为新疆分院系统干部职工、学生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新疆分院副院长陈曦作总结讲话。 

  86岁的刘铭庭老人回忆了自己与红柳结缘60年的漫漫科研生涯里,奔赴风沙前沿,开展科技防沙治沙、“沙退人进”的艰辛历程。半个多世纪前,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刘铭庭带着“有志青年到边疆去”的志愿,与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沙搏斗。他环绕沙漠一圈圈地找寻优良固沙植物,研究遍植它们的方法,苦思用它为沙区百姓致富的技术。因为一辈子执着于一件事,被叫作“刘红柳”。 

  刘铭庭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新疆工作,立志献身祖国科学研究事业,立足和扎根边远民族地区,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科普宣传、社会公益、服务当地群众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他在和田策勒县、于田县先后资助了11名维吾尔族贫困学生读书;救助维吾尔孤寡老人,无偿提供大米、清油、畜料等;学会了用维吾尔语和当地农民交谈,和维吾尔族农民亲如一家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催人奋进的时代担当精神,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新疆分院副院长陈曦向刘铭庭颁发了报告会纪念证书。他在总结讲话时说,六十余载寒暑春秋,刘铭庭以对事业的赤诚,用生命和心血谱写了一曲壮美的治风沙、治贫困的人生奋斗乐章。刘铭庭如同沙漠中的红柳,坚韧不拔,从枝到叶到根,在风沙和盐碱中为国家奉献全部的芳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科技为民的誓言,为新疆科学事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民族团结毕生努力奉献,是新疆分院科技工作者的楷模。陈曦希望新疆分院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大漠魂·边疆情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为载体,以身边的先进人物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奋发有为,为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刘铭庭研究员作报告                                                            

颁发报告会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