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分院科技骨干畅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和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并提出“四个率先”目标,要求“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10年来,新疆分院系统科研骨干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在各自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努力攻关,并于近期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务实的态度投身科研工作,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

  以下摘录新疆分院系统6位杰出科技骨干结合个人学习成长经历以及参与主题教育的心得体会,反映了他们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领会和积极响应;表达了他们作为国家队的一员,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决心;体现了他们紧紧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和自信心。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先锋,他们将牢记殷切嘱托,融入实际行动,不懈努力、奋勇争先,为全面实现“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作出更大创新贡献。

 

  李生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莫索湾沙漠研究站站长,彭加木突击队副队长,正高级工程师。

  科技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打造荒漠化防治国际一流平台和团队

  2002年7月我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参加工作以来,在团队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持续开展了荒漠化风沙地貌与风沙灾害防治研究,主要聚焦干旱沙区重大交通干线风沙灾害防治科技研发和应用示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大量的荒漠化防治合作研究。

  2019年我成为沙漠研究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结合科研工作实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际学科前沿,面向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局,创新开展荒漠化防治全链条研究,以丰硕科研成果助力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落地。2021年12月24日,沙漠研究团队被所党委命名为“彭加木突击队”,2022年7月19日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先锋团队”称号。

  近年来,突击队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在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上集中发力:解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环境时空格局和多种复杂沙丘形成机制,揭示了沙尘天气时空分异规律,阐明了风沙灾害成灾机制,制定了风沙灾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为塔里木盆地风沙灾害科学防治提供了科技支撑;研发了高效作业的肉苁蓉人工种植机械,推动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为沙区农牧民致富提供新动能;研发了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及风沙土、盐碱土壤改良产品,为大美新疆建设提供了新科技;突击队登上荒漠化防治研究国际大舞台,与毛里塔尼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10余个国家开展了荒漠化防治合作研究,联合共建了“泛非绿色长城研究中心”,推动中蒙、中非荒漠化防治深度合作研究,成功举办三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以中国荒漠化防治智慧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作为支部书记和团队负责人,我以身边科学家事迹为抓手,全面加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和高尚情操,坚定了“热爱祖国、肩负使命、扎根边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理想信念,沿着先辈们科研足迹,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做出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的创新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撑,以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推动和践行全球生态文明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荒漠化防治研究平台和团队。

 

  李耀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丝路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并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同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并由此拉开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和推进。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2013年中国科学院也同步实施了“海外科教合作拓展工程”,通过创新驱动、全球布局和内外联动,实现科研设施“共建共享”,并与国内科研资源“互联互通”,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在科研平台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战略合作。10年来,新疆生地所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在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多个领域不断努力创新争占世界干旱区研究的科技制高点,服务我国西北干旱区乃至中亚内陆干旱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从事荒漠生态系统监测和变化研究的一名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既为研究所做出了一定贡献也培养提升了自己。展望未来,根据国家以绿色“一带一路”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要求,我们必将肩负更为重要的科技使命。

  

  潘世烈: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率先’目标要求毫无疑问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根本遵循”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四个率先”目标要求十周年。十年来,研究所在“四个率先”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遇到过很多困难,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我们每个人都能深切地感觉到肩上担子的份量。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朝着什么方向奔跑,我想,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率先”要求毫无疑问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根本遵循。侯建国院长发表的署名文章《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阐述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制高点需要明确的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战略重点以及核心任务。研究所将进一步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运用,聚焦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齐心协力,以“强基础、抓攻关、聚人才、促改革”为重点任务,抓住未来三年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着力推动研究所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李豫东: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委员、固体辐射物理研究室副主任

  “打好核心关键技术攻坚战,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是“率先行动计划”实施十周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深感使命重大,责任光荣,任务艰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信念和决心。我要在今后工作中带领团队,夯实基础、淬炼本领,紧密围绕国家航天、核工业和核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开展定向性基础研究,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崔朗: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站站长、研究员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潜心射电天文学实测研究,助力强国建设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提出的“四个率先”指明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十年来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影响和指导着每个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活动。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子,这十年来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国家队”和“国家人”,要心系“国家事”和肩扛“国家责”的历史使命,也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成长为新疆天文台星系宇宙学研究团组的带头人和南山天文野外观测站的站长。十年来“科技报国”的初心我铭刻在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潜心射电天文实测研究孜孜以求,深入开展活动星系核喷流精细结构研究,并带领团队五年磨一剑,利用VLBI天体测量手段在射电波段成功测量了目前已知的第一个射电脉冲白矮星的高精度距离,入选了欧洲VLBI网的亮点成果。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基础科学研究对促进国家原始创新、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要贯穿国家发展战略的全过程,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强国梦的重要力量。未来更多个十年,我要时刻牢记把自己的科研工作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依托中国天眼FAST、新疆110米全可动射电望远镜QTT、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等国内外大科学装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基础科学研究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闫文明: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团组副组长、研究员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勇攀天文研究高峰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四个率先”目标,要求“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对总书记的殷切要求既感到无比振奋,又感到责任重大。

  我国的射电天文学起步较晚,虽然科研水平与世界天文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FAST等天文学重大科学装置,我国天文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追赶上世界一流水平。随着SKA、QTT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射电天文学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有幸能在这样的历史时期进行天文学研究,我将努力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勇攀天文研究高峰。

  抢占科技制高点必须依靠人才,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将积极承担起培养年轻科技工作者的任务,努力培养信念坚定、品格高尚、本领过硬的科技人才。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将坚持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立足本职工作,注重个人价值与团队发展相结合,同时不忘传承,努力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踏踏实实做好研究,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