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所作的报告,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推进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崭新追求,报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初读报告摘要稿,大为振奋,笔录报告中的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新思想,是为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粗浅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虽是人们熟知的概念,但在十七大报告中内涵更新更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我党以往文献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比,十七大报告首次更加全面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阐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阐明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概念的全面阐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合乎中国国情、更有中国特色,前景更广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我国自启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经济工作的一个方针,这一方针的落实,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但是,我们都知道,“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不仅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要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使经济可持续增长,使人民得到更多实惠。这几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投资拉动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有所固化,信贷过多、投资过多等老问题反复显现,一度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由偏快向过热趋势。解决这些问题,仅仅着眼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难以彻底奏效的。因此,必然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新方针、新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实现过去所强调的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的转变,还有新的内涵和要求,这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这是在我国社会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伴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而业已展开的一项新工作,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等。首次写进党的报告,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问题,把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与落实人民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相协调、相统筹。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能否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事关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能否得到激发,民族素质、民族凝聚力和精神风貌与日提高。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
平等保护物权是支撑现代市场体系的一条铁则,十七大报告首次确认之,这条铁则有了前所未有的施展时空,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条铁律。平等保护物权实质是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过去我们虽然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私人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过分甚至于极端强调国家利益的保护而忽略轻视甚至否定对私人利益的保护,这种偏差致使近些年来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方面非法损害农民以及其他公民的利益,由此激化了一些社会矛盾,产生不少腐败行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协调平衡是中国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我们常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反过来想,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小河没水大河也要干。只有国家和个人的财富都增加了,国家才能强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