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光”光照边疆

中科院自1996年开始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以来,将迎来10周年庆典。10年来,中科院累计投入新疆地区研究所资金1141万元,自治区匹配95万,支持共计61个项目开展工作;资助在职攻读博士77名,有60余人已获博士学位;59位项目负责人留新疆工作成为学科带头人,其中30余位先后担任所、处级领导和研究室主任,获自治区优秀专家12人,担任博士生导师11人。
自“西部之光”计划执行以来,中科院新疆地区研究所和新疆大学认真抓好项目的审查、申报、评选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批年轻、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成为西部大开发和知识创新工程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推动自治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疆分院依托“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从年轻的科技人员中选拔具有潜力的人才予以重点支持,项目从开始实施时就引进了竞争机制,在项目的评选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项目评审委员会不仅有分院系统的专家,还聘请了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外聘专家占评委会的1/3。项目申报者以分院系统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主,同时吸引了新疆大学青年科技人员参加项目申报,促进了新疆分院系统青年科技人员与地方科技人员的交流和学习。新疆分院在促进院地合作工作中,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新疆社会科学院、自治区党校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建立了工作协作协调机制,意在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加强与地方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多边合作,这些单位均表现出对“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工作的关注,认为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纷纷表示希望加入“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新疆分院为扩大“西部之光”工作的影响,将进一步争取地方支持,除新疆大学外拟将新疆农业大学纳入2006年计划中。“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经过10年的运行影响逐步扩大,日益引起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关注。
新疆分院“西部之光”项目主持人均为研究所和大学青年科研骨干,年纪青、学历高,他们通过“西部之光”项目的启动准确地把握了自治区经济发展急需的研究方向,通过项目支持确定了专业发展领域,并以该项目为起点争取到了大量的国家、中科院、地方的经费支持,锻炼和凝聚了一支年青的科研团队,在研究所知识创新研究领域和大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从而促进了研究所和大学科研力量的代际转移和交替。从已通过专家终期评估的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六年项目执行情况看,整体效果显著,一批项目负责人已成为研究所创新工程的主要力量,成为大学的青年骨干。中科院新疆地区研究所及乌鲁木齐天文站的所、站级领导、创新研究员绝大部分都承担过“西部之光”项目,受过“西部之光”的锤炼,新疆大学贾殿赠、张富春、张效刚等一批入选“西部之光”项目支持的青年人通过项目实施迅速成长起来,已成为新疆大学及各学院的主要领导和博士生导师,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大部分“西部之光”项目主持人均入选自治区优秀专家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日,中科院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大力宣传和进一步支持西部人才培养工作,特派摄制组来分院进行实地拍摄,重点宣传优秀项目主持人及其团队,从而引导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投入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之中,通过总结10年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扎实有效的通过政策和项目支持,增强西部研究所的科研实力。摄制组深入南疆沙漠腹地、实验室、生产车间,实地反映科研人员工作、成长情况,并通过采访自治区副主席刘怡,听取了地方政府领导对“西部之光”的总体评价和工作建议,对“西部之光”工作助益良多。
今后,新疆分院将根据新疆各研究所人才队伍结构基本完成代际转移,一批中青年科研人员成为研究所骨干和支撑力量的现状和二期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目标,重新定位“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对象,对已进入知识创新工程序列的副研以上科研人员,要求他们退出“西部之光”申报计划,以申报国家及地方的重大项目为中心,结合研究方向在与自治区的需求和市场结合上寻找工作定位,从而锻炼队伍,为培养科研“帅才”、“将才”打下坚实基础。把“西部之光”项目支持重点放在留所工作不久的搏士、硕士身上,以“西部之光”项目为孵化器或平台,引导和定位项目执行人的研究方向,使之服务和服从于研究所的大局,实现为研究所定点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工作任务。